2024-07-26
胡同是北京特有的陳舊冷巷,以皇宮為中心,依經緯向東西南北四方延伸,數百年來,京城人的喜怒哀樂、悲歡離合,所有的故事情節全都烙印在這一條條或寬或窄的胡同裡,一篇篇一章章,如鬼怪般凝成了化解不開的豐富與濃愁。
胡同構成的初始及命名是來自民生水源需求,胡同的擺放方向則以天子的權利中心為起點,依附著四合院的方正格式向四方延展,而胡同裡所演出的日子型態,則因封建社會裡的階層準則,而修養出不同的文明底蘊。
胡同的組成會集在元、明、清三代,早年封建社會裡,富有貧賤階層畫分清楚,當然公民居所也依據身分階層而有不同的差異。以皇宮為切割中心,東西兩邊是皇親貴族們的上流四合院,而南北兩邊則是商賈布衣的樸實院落,間隔皇宮越遠,則身分位置越低。而胡同就是這一家接著一家,造型大小不一的眾多四合院間的通道。
「胡同」這個辭源於蒙古語Hudag的譯音,而Hudag的意思是「水井」,蒙古人來自大漠,特別注重水源,來到北京建都,依舊習慣臨水源而居,因而其時大多是水井鑿好后,才開始屋舍的制作,城裡簡直每個區塊都是以水井為軸心來規畫建造,即就是今天,仍可在每條胡同裡發現早已乾涸的水井。
聚落發展到后來,為了讓大街冷巷能有較清楚的差異,因而以路面寬度將大街分為大街(寬24步,約37公尺)、小街(寬12步,約18.5公尺)、胡同(寬6步,約9公尺)等三種,根據元朝《析律志》裡的記載「三百八十四火巷,二十九胡同」,從文中可知,其時整個元大都的大街胡同大約有四百多條。
今天所見胡同已與過去大不相同,歷史朝代更迭,胡同也漸漸由盛轉衰。清末時,由於辦理不易,胡同的格式已顯得參差無章。民國時期,內外戰亂不斷,更使得許多原本僅獨家寓居的四合院,漸漸變成多家同享合居的大染院。
成形於元朝的胡同,在明清兩代仍不斷發展,不過關於胡同的數量,則難以有個較清晰的增減統計數字。自元代在北京城裡樹立大都(1267年)至今,胡同現已陪著北京度過了七百多年的富貴興衰。從歷史走入現代,胡同裡蘊含了北京人的日子文明,而這歷史是活的,而且至今仍繼續演出著。
胡同雖源自元朝,不過其時的胡同姓名均只要口耳相傳,現在常見的胡同名大多是明清時期立下的,而一向到了民國才有較確定的胡同門牌。正名后的胡同姓名大多文雅,僅僅胡同裡的人家,仍是習慣使用過去口頭名,如臭皮胡同、馬尾胡同、豬八寶胡同、大啞巴胡平等,聽起來盡管粗鄙了些,不過卻更貼近市井人生。 在元代,北京的胡同間隔較寬,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進大四合院的間隔。 因而后代在中心空位建院,必賴小胡同為出入通道,這樣就在許多有名的 大胡同中產生了大量無名的小胡同,于是俗話有云:“聞名的胡同三千六, 沒名的胡同賽牛毛”。
截止到1949年,北京城區有名的街巷有6074條,其間胡同1330條, 街274條,巷111條,道85條,里71條,路37條。習慣上.人們把街巷之類統歸于胡同。
在北京,大大小小的胡同犬牙交錯,織成了薈萃萬千的京城.胡同深深 .胡同深處是很多溫暖的家,這就是北京人對胡同有特別愛情的根本原因。
北京窄的胡同是前門外大柵欄區域的錢市胡同,胡同中心窄處只要40厘米。還有些彎曲幽靜的胡同呈九曲回腸之狀,如北新橋原有條九 道彎,實有20多道彎,后劃分紅五條胡同;前門外也有九道彎,實則要 拐13個彎.北京街巷胡同同名稱比如一部百科全書,既反映了歷史沿革, 又展現了社會風情,近年,被開發為一種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。
現在,北京陳舊破舊的大雜院正被現代化的樓房所替代,舊胡同也將 失掉它賴以存在的根底。不過,為堅持北京的古都風貌,許多聞名的胡同 已被當作文物保留下來了,它為咱們新式的首都保存了一絲陳舊的顏色。
現在,北京胡同文明發展現已開發出了一項旅游新項目--串胡同。 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朋友乘坐北京陳舊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輪車,經酣暢剎 海西沿,過銀錠橋到鼓樓,登樓俯看北京舊城區和暢通無阻的胡同,然后 前往后海區域,觀賞京城陳舊的南北官房胡同、大小金獅胡同、前后井胡 同,走進一般的四合院,和北京人聊一聊,了解一般北京人的日子,后沿柳蔭街到有“紅樓大觀園”之稱的恭王府,體會舊時王公貴族的寓居環 境和御花園。
外國朋友們在北京的胡同里留連忘返,連聲稱譽:“北京的胡同太美了,太誘人了!” 北京的胡同作為北京陳舊文明的載體,具有一種永恒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