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10-12
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創造是中國畫開展史上的大變革時期,一部分畫家堅持傳統繪畫的基本模式,不接受西方繪畫的影響,重視傳統繪畫根基,尋求個人風格及部分內容的立異與改變,呈現了像吳昌碩、齊白石、潘天壽等這樣的傳統型的中國畫大師;另一部分畫家受西方美術思潮、美術教育、美術作品和留學海外的影響,倡議西方古典寫實美術或近現代美術與我國傳統繪畫的融和,著重中西合璧,致力于中國畫的改進與改造,呈現了像徐悲鴻、林風眠、吳冠中等交融型中國畫大師。
吳冠中被世界藝壇認定為20世紀現代中國畫的代表畫家。他用中國畫的東西資料結合西方現代藝術的觀念、方式、辦法表現出中國畫的特有意境。他的作品兼容中西,特性杰出,具有立異認識和時代特色,他在國畫現代化中找到自己的路子。
吳冠中對繪畫的創造中心、創造動力、創造關鍵、創造辦法、創造準則等創造思維都有著共同的見解。
立異認識是創造的中心
創造不是仿制,創造便是要不斷地立異古人和別人,立異實在現象。吳冠中說:“藝術是不可能重復的,藝術抄襲的東西就沒有價值了,藝術需求有創造性。相同面對的山水,你看到的是什么樣,我看到的是什么樣,出來的效果徹底不一樣。相同的桂林山水,相同的黃山,那么多人畫,千篇一律,那樣的東西都是廢物。”
在對天然的感知中,不同畫家看到同一景物的感觸是不同的。吳冠中以為第一印象便是作者的共同眼光,共同感觸。所以他著重第一印象,乃至是幻覺,他說:“幻覺是繪畫之母,幻覺喚醒了作者的情竇,透露了作者品位的傾向及其素質。”
在實在景物的提煉上,吳冠中卻勇于對客觀目標進行斗膽取舍、歸納和再創造。他為了畫好某一景物卻常常要移動幾回畫架,選擇不同角度加以描繪,然后再進行組合,或曰“移山填海”、“偷梁換柱”。可見提煉辦法要靈活,經過夸張、變形、添加、刪簡、嫁接、變幻等習氣辦法,終形成立異的畫面。吳冠中的風景畫比天然目標更集中、更典型、更逼真,因而也更具創造性。
在東西的使用上,吳冠中也是立異的,他以為只需有利于繪畫,全部東西都能夠使用。他說:“各種資料都在演化,畫家能夠運用任何手段來完成自己的情感表達。”他將自己的畫稱做“混血兒”。他的繪畫東西許多都是自己改造的。
創造的源動力是靈感、感觸
藝術創造來源于對日子的感觸,也來源于無意中爆發的靈感。